您好!欢迎您来到北京国都医院官方网站!
| 加入收藏 | 意见反馈
患者心声

咨询平台/Consultation platform

门诊时间(无假日医院)

08:00-20:00

专家咨询热线

010-82015833

来院路线/Route to the college

患者心声
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中心 > 患者心声 >

人心所释:医生之所以为医生

  1、不管患者身份如何,尊重他

  2、不管你今天心情如何,切忌把个人情绪带到诊疗工作中

  3、医患交流中始终保持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态度

  4、努力让患者感觉到你的主动和关怀

  5、对疾病的诊疗规范思路清晰,不受外界环境影响而轻易改变立场

  6、对待患属的合理要求,应该尽量满足

  7、在坚持诊疗原则的基础上,多从患者角度上考虑问题

  8、真诚是化解一切误会的有力武器

  9、掌握好自身利益与他人利益的平衡点

  10、努力让患属清楚了解他应该了解的信息

  11、对待医闹事件,能寻求合理有力的解决途径

  12、时刻保持豁达、健康的心态

  13、尽量跟每一位患者成为朋友

  PS:当前,妇科门诊的医生没有诊疗费,医院挂号费也少得可怜,只有4块钱。但其中包含的内容和意义却一点不含糊:第1块钱是体现对患者的同情与关爱的表达,第2块钱是体现患者应该了解信息的告知,第3块钱是体现疾病和诊疗情况的记录书写,只有剩下的1块钱才是真正体现医生的专业诊疗劳动。我们每天的出诊,让患者这4块钱花值了吗?

  附言:

  “我希望遇到一个能够真正关心我,愿意了解我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不会在乎我是谁,不管我有没有钱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知道如何才是真正的沟通,不会连看都不看我的医生,我希望遇到一个真正懂得爱,能从我微小的一举一动中洞察我的心的医生... ...”

  这是在一个网站上看到,一个台湾网友写的一篇朴实的短文。

  文章写的朴实,就像每一个患者心里希望的那样。但是,读完后不仅感慨,目前的医疗环境,患者能够在医院达成这些“希望”的比例,几乎相当于中了头等彩票。只是人们心中依旧隐怀着这样的希望,虽然一旦进入那个“冷漠”、“官僚”的医疗世界,大多还是以破灭收场。

  然而,即使是在医学“科学主义”至上风行的今天,对病人的温情和关怀,恰恰可能是挽救尴尬境地、打破恶性循环的良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提出,主旨就是让医学回复温情,让医疗变的更加有序和减少浪费。“还医学以人道主义”,让医学再次“以病人为中心”,这样的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采用。

  这是在日本的一本医学本科生人文教材里翻到的一页。这一页并不是在讲述医德医风,而仅是在描述一个有修养的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温和、礼貌、接纳、平静、宽容、诚实,这些修养,并非是对医生职业的特殊要求,而只是医生作为一个普通社会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想,医生能够成为受社会尊重的阶层,至少不应该比普通人差。在我们一直抱怨为什么没日没夜的看病那些患者还会投诉我们的时候,是否想过当初自己其实就是少了那么一点点礼貌和关爱?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也许我们无法改变不合理的行医环境,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态度和心情,与其抱怨社会不公,处世艰难,不如返躬自省,如果我们真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许多烦恼。